admin管理员组

文章数量:823510

金融day01 —— 会计基础

目录

  • 会计的职能
    • 核算
    • 监督
  • 会计的目标(三大问题)
    • 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
    •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 提供什么信息
  • 会计六大要素
    • 静态要素
      • 负债
        • 流动负债
        • 非流动负债
      • 资产
        • 流动资产
        • 非流动资产
      • 所有者权益
    • 动态要素
      • 费用
      • 收入
      • 利润
  • 会计等式
  • 会计方法
    • 核算的基本方法
    •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 会计科目和账户
    • 科目
      • ※科目的分类
    • 账户
    •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 复试记账法
    • 记账方法
    • 借贷记账法
      • ※记账符号
    • 账户结构
    • 记账规则
    • 记账举例
    • 会计分录
    • 试算平衡
      • 发生额试算平衡
      • 余额试算平衡
  • 会计凭证和账本
    • 会计凭证
    • 会计账簿
    • 会计对账
    • 会计结账
  • 会计报告
    • 损益表
    • 利润分配表
    • 现金流量表

会计的职能

核算和监督

核算

核算:对特定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算、记录,综合反映经济记录的过程。
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过去的发生的经济事项
完整性、连续性、系统性

监督

监督:对特定的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审查的功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监督可分为以下几类:
货币监督
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障。

会计的目标(三大问题)

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

1.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分离
2.反映和监督
3.分析和决策
4.企业做大必须的方法论、管理工具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

1.经营者:总经理等管理人员
2.所有者:投资人
3.债权人:银行等借款机构
4.监督机构:政府的相关部门,如税务局等
5.其他,如社会经济学者、国家宏观调控者

提供什么信息

1.记录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原始凭证(流水账)
2.统计所有经济活动记录所出具的财务报表
3.同行业横向比较,大环境、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4.本公司同期的纵向分析报告
5.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分析报告

会计六大要素

静态要素

静态要素包含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

负债

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即为一年内可以还上的,例如: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

非流动负债即一年之内还不上的,例如:
长期负债
应付债务
长期应付款

资产

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即在一年内可以变现的,比如: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
存货

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即一年内不能变现的,例如: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企业的注册资本(实打实的钱)
资本公积:除注册资本外的资本,例如股市溢价、接受捐赠等
盈余公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资金
未分配利润:留待以后分配的利润

动态要素

动态要素包含费用、收入、利润

费用

费用包括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狭义的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广义的费用包括狭义费用和营业外费用

收入

分为狭义的收入和广义的收入
狭义的收入包括营收收入和投资收益,营收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出租收入等)
广义的收入包括狭义的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
作用: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扩展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年初) 资产+费用 =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发生过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结转过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年终)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下一年年初)

会计方法

核算的基本方法

  1. 设置账户
  2. 复式记账
  3. 填制和审核凭证
  4. 登记账簿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算
  7. 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和组织,简单的说就是为谁做
会计分期: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期间内容,通俗的说就是明确的时间段
持续经营: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见的将来将延续下去,不会进行清算,这是一个公司的行为,不会因为某一个员工而改变
货币计量: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一般来说在哪注册的就是用哪的货币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权责发生制: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在本期作为标准来衡量是否属于本期的一种记账基础
收付实现制度: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和付出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基础
举例:公司支付了下半年6个月的房租6000元
权责发生制:每个月记一千
收付实现制:记六千

会计科目和账户

科目

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简称科目,本质上就是一个名字
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核算的重要工具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科目的分类

按照反应的经济内容分类:
编号1:资产类科目:货币资金、XX投资、应收XX、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待摊XX、预付账款
编号2:负债类科目:应付XX、应交XX、XX借款、预收账款
编号3:共同类科目:资金清算往来
编号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编号5: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劳务成本
编号6:损益类科目:收入类、费用类

按提供会计指标的详细程度分:
总分类科目:提供总括信息(一级科目)
明细类科目:提供详细的信息(二三级科目)

账户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采用分类反应会计要读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完整的账户结构应该包括:
账户名称、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和摘要、凭证号数、增加和减少的金额、余额
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分类:
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

  1. 总分类账户(一级账户 总账)
  2. 明细分类账户(二级账户 明细账)

根据归属的会计要素:

  1. 资产类账户
  2. 负债类账户
  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4. 成本类账户
  5. 损益类账户(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

联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名称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相互依存;会计科目与所对应的账户反应的经济内容一致
区别:会计科目是名称,账户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

复试记账法

记账方法

将经济业务在会计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分类:

  1. 单式记账法:对发生每一项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2. 复式记账法:对于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3. 两者想比复试记账法的优点有:可以全面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借贷记账法

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把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会计账户中,相互联系进行登记的一种复试记账方法
理论依据: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 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记账符号

借:资产性质的增加或者负债性质的减少记为借
贷:资产性质的减少或者负债性质的增加即为贷

会计恒等式中的等号左边为资产性质 即资产、费用
会计恒等式中等号右边的为负债性质 即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账户结构

T字形,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

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有借方就必须有贷方,并且计入借方的金额必须和计入贷方的金额相等

记账举例

题目:从银行提取现金6000备用

会计分录

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组成:会计账户、记账符号、发生金额

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
分类: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初期余额试算平衡、期末余额试算平衡)

发生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则”得出

余额试算平衡

全部账户期初(期末)借方余额 = 全部账户期初(期末)贷方余额

资产类和成本类账户的余额在借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的余额在贷方

根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可得相等

会计凭证和账本

流程:
经济业务-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的凭证)-会计账簿(日记账、分类账)-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会计凭证

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者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用来明确经济责任,同时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意义:

  • 记录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
  • 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管理
  • 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运行
  • 根据已登记的内容进行核算

会计账簿

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集
意义:

  • 记载、存储会计信息
  • 分类汇总会计信息
  • 检查、矫正会计信息
  • 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会计对账

账证核对:账簿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和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之间的核对
账账核对:各种账簿之间的核对
账实核对:账簿金额与实物核对

会计结账

把每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以后,计算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余额转结下期或新账的过程
结账步骤:
查明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全部入账。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调整和结转有关账项
结算各总分类账和细分类账,并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作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书面报告文件。
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损益表

在某一时期内的利润或亏损的实际形成情况的会计报表
作用:
1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
2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支出和费用
3其他业务利润
4收入和支出相抵后,得到的净利润是多少
5分析利润、获利能力、预测未来盈利趋势等。

利润分配表

损益表的附属表,反映企业实现利润的分配情况报和年未来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年报表。
作用:
1企业可供分配利润的来源;
2企业利润分配去向,具体情况:每个公积金提取了多少
3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

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来源和运动及其增减情况的会计报表

本文标签: 金融day01会计基础